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乐山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中原之叶落何处?  

2012-03-01 19:51:52|  分类: 杂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       马克思好像说过,暴力革命“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催生婆”。可否依次类推成:苦难是幸福的催生婆?

1938年,花园口决堤。1942年又是蝗灾接旱灾,百年不遇。老家不能过了,流向哪里?北、东、南三个方向,不是异邦统治下的日占区,就是中日军队的交战区,或是几百公里的黄泛区,一片不苗之地。只能向西。于是,开封地区一郝姓家庭随同数以万计的流民,车推肩挑,携老扶幼,沿陇海线向西涌入潼关以求生,如果真有我佛如来从天上俯瞰,那情景,恰如东非大草原上角马群的迁徙一样:壮观、悲戚。郝姓家庭一支,最后驻足西安,与一早先来此的河南白家结亲。在女主人郝玉兰的经营下,最后历经艰辛,成为当代西安中产阶级的一个大家族。

这就是正在电视台播放的40集连续剧《落叶长安》中讲述的故事,催人泪下。这也又一次显示出:中原地区的人民千百年来,百折不饶的求生精神,也反映中原人民与他地他族融合的片段经历。“叶落长安”四字,便应跳出电视剧片名范围,揭示着历史的厚重意义。

中原之叶落何处? - 乐山 - 乐山的博客

 在文献与考古结合的证明下,中原,无争议地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。但是自魏晋以后,由于战乱、天灾等原因,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,中华文化逐渐扩散。南移和扩散的载体,就是千百年来向四处迁徙的难民和流民——两者比较,流民更具数量规模,而且,其中夹杂着破财地主,潦倒文士,没落贵族。

陈寅恪,一位20世纪曾因广泛占有史料而史眼敏锐的大家,在给其弟子讲授中古史时指出:北方人民大规模流动,是从刘渊起兵开始的,特别是从晋怀帝永嘉七年洛阳陷落之后。方向是东北、西北、南方。(见万绳楠《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*第八篇》)。正是这些苦难的流民,使得中原文化得以向四方传播,并在传播中创造出新的中华文化。虽然历朝屡有计划性的四边开发,南面经营,但是作用远不及永嘉之奔与建炎南渡那样的苦难性大迁徙。而到明清时,南方经济最后超越了北方。这先苦后甜的途径,却仿佛是上帝指定,不容改移,不得跨越。

当今有些地方歧视河南人。殊不知在古代,“被发左衽”的南方人被长期视为未开发的蛮族。如果依照姓氏寻根,许多大姓或出自中原或发迹于中原。本人母族钟姓,祖上也在河南。据说,1127年的靖康之祸,才随流民南下浙江,最后“落叶绍兴”,繁衍子孙。

怎样才算“落叶长安”?

连续剧《落叶长安》中女主人公郝玉兰的父亲早年是开封市一家大酒楼的厨子,西入长安后,梦寐以求开家也叫“豫盛”的豫菜大酒楼。子孙最后遂他所愿,在西安繁华处开了豫盛大酒楼。老爷子不顾风烛残年,自己掌勺,烧了几个菜请具有“品菜师”水平的河南来陕张俊“公子”品鉴。最后对厨艺的鉴定是:河南味+陕西味=有希望的新品种。老爷子听完以后,幸福地安详死去。

文化融入,才叫“叶落”到实处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6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