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乐山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“刑天舞干戚,猛志固常在”,请从字形的角度判定“刑天”的语法结构?   

2016-03-24 13:12:20|  分类: 小学与文史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“刑天舞干戚,猛志固常在”,这是东晋陶渊明《读山海经·其十》诗中句,典出山海经.海外西经》。《山海经.校注》云:刑天与帝争神。帝断其首,葬于常羊之野。乃以乳为目,以脐为口,操干戚而舞。

诗中“刑天”二字,根据其古字形所透露的信息,可以认定是动宾式的语法结构。

“刑”是后起字形,不见于《说文解字》(以下简称《说文》)。《说文·段注》刑作“井刀”。曾与训诂大家陆宗达教授为同事的宁夏大学左安民先生在其《细说汉字》一书中讲,甲骨文中刑字像一“人”被关在水牢(像“井”)中;而在金文里,“人”被移至水牢外,大概强调了动作的起始点:即将被送入水牢;到了小篆中,“人”形“伪变”成“刀”,整个字为“井刀”的组合结构,似乎更容易被理解。不过,不管是“人”关在“水牢”中的会意,还是“井刀”形声兼会意,即便将之看作是一幅画,也带有很大的“行刑”动作性,何况,刑在意义上的确是动词。

既然“刑”是动词,须得带宾语,构成动宾词组的语法结构。陶诗中,刑的宾语是“天”。即使撇开逻辑不论,仅就其字形而言,也是很有资格充当宾语的。

天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站立的人。不过,突出了上面方框的部分,似乎指着“口”向大家介绍说,看:那就是头。而在金文中,天字更像一个大头娃娃。只是从小篆起,突出的方头或圆头,简化为“一”横。所以《说文》对天的解释是“颠也”。“天”与“颠”,声韵相近相同,所以清代说文大家段玉裁进而解释说,“此以同部曡韵爲訓也。”许慎的解释,加上段玉裁对“解释”的解释,天是头的本源意思应该没有问题。

从字形上对“刑天”作了字源的认识之后,对于陶渊明的这首诗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:刑天在诗中不是名词,不是说,这个人名叫“刑天”(《山海经》中,刑天确是人名),舞动着“干戚”。而是说,这个人被“刑天”(砍了头)后,依然能舞动“干戚”,战斗不息。陶诗在情节上,与《山海经》的故事作了对接。


2016321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97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