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乐山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请从《说文》出发,依据字形,分析“舞”的意义。   

2016-03-24 13:16:41|  分类: 小学与文史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舞字,最早可见于甲骨文。其形:像正面站立一个人,左右两手执牛尾而舞。金文字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,又在其左下方增加了“彳”,右下方增加了“止”,合起来就是“辵”,表示动的意思。(见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第128页九州出版社)

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。所以在其《说文》中认为此字是“樂也。用足相背,从舛;無聲”。这是从篆书的字形上解说的,虽然不够本源,但是舞、乐相通,时空合一。从发展的阶段意义上言,许说又增加了舞者的状态——因舞而“乐”。又因为“舞”时需要“用足相背”,技巧的蕴含也在其中。因此许慎说法也很有扩展解释的意义。

关于先人的舞蹈状况,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中倒是有一段追叙,读来十分有趣,也足以用文学的形式,来帮助理解卜辞中的“舞”字。其文曰:“昔葛天氏之乐,三人操牛尾,投足以歌八阙:一曰载民,二曰玄鸟,三曰遂草木,四曰奋五谷,五曰敬天常,六曰建帝功,七曰依地德,八曰总禽兽之极”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“操牛尾”、“投足”描写,与舞的甲骨、金文字形中“左右两手执牛尾”、“用足相背”而“乐”相比较,真是绝佳的一文学艺术,一图画艺术相对照,可以互证史料的真实。“歌八阙”,有八首连唱的意思,抒情又叙事。这样想来,那“舞”跳得还够长的,其中不乏专业舞者——可能。想来吕不韦他们尽管离葛天氏时代不远,但是周围一定还保留那样的文化习俗,要之,上古时代文化习俗变化是非常缓慢的。而且“八阙”的内容,与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史记》中记载可以吻合。


舞除了有“dance”这个本义之外,又有引申变化。舞要观赏性,所以有“舞剑”;蝴蝶款款而飞犹如在舞,所以杜诗有“留连戏蝶时时舞”句(杜甫《江畔独步寻花》;舞蹈要用地毯;所以有”舞裀”这样的用具。舞,原本要技巧,以致一些需要技巧但是并不光彩的行为,也搭上了“舞”字:舞文弄法、舞文巧诋、舞文弄墨、舞弊等等。

 

2016324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798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