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乐山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请依托《说文》,从字形出发,分析“致知”的含义。   

2016-04-09 14:54:14|  分类: 小学与文史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“致”的字形中有“至”。至在致中占有基本义地位。《说文》:“至,鸟飞从高下至地也。”而在甲骨文中,至的字形像是箭矢着地的形状。不管飞鸟还是箭矢,在“来”这个意义上相同。《论语》:“凤鸟不至”。许慎进一步解说道,“凡至之属皆从至”。如到、至至、臻、致等皆是。

《说文》,“,送诣也。从夊从至”。段玉裁解释道,“诣,候至也。送诣者,送而必至其处也。引申为招致之致。”可见“致”字,其基本义还是不离“至”。如《诗·卫风·竹竿》“远莫致之”。

至于“知”,《说文》:“知,词(注:说文段注本中,此字异体为上“司”下“言”,电脑中无此字)也。从口从矢。”段玉裁进而解释是口出如矢。(知识的传播要用“口”,古人没有音速概念,只能比之如箭矢。)知就是词。而词是知识的载体。在古人的直观上,载体和载体中的内容是同一的:准此,词就是知识。

综上,从《说文》字形出发,“致知”的含义就是将外部的知识装入大脑中。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9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