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乐山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关于《商书·盘庚上》开篇的“適”、“籲”二字  

2016-05-02 11:36:40|  分类: 小学与文史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《尚書·商書·盤庚上》:盤庚遷于殷,民不適有居,率籲眾慼,出矢言曰:“我王來……”。

適字,《說文》,從辵。照一般理解,“適”既然是“之”的意思,“不適”,即是“不(願)去(殷這個地方)”。問題是,盤庚訓這番話的時候,殷人是否已經到了殷?按照第一句,“盤庚遷于殷”遷殷動作已經完成。因此,此處的“適”,不應解釋為“之”。清代學者如俞樾、孫星衍認為“適”應訓為“悅”或“安”的意思。(見游國恩主編《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》中華書局版13,以下简称“游本”)。清人所說極是。此例說明,以《說文》來解釋古文獻字句,要輔之以訓詁音韻諸學,否則會入歧途。當然,這不是許慎的錯。

籲字,左邊是龠,右邊是頁。《說文》,“龠,樂之竹管”;“頁,頭也”。因而,“籲,呼也”。王力在論述“籥”、“鑰”同源時引詩小雅:“籥舞笙鼓”。(《同源字典》商務印書館82年版304頁)左民安引“龠”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時說,“像是將兩根管樂器編在一起的樣子,金文更複雜一些”。並進而認為是最初的“排簫”。(《細說漢字》九州出版社423頁)後來龠上加竹,是表明其質料。

綜上,籲字可解為:從龠,形似排簫的一種樂器;從竹,強調其材質;從頁,表明緊靠的腦袋演奏。因此,“籲”用作動詞,其字形比“呼”來的傳神:“呼”只是強調從口中發聲;而“籲”,包含著演說的技巧(悅耳),進而預示著效果。

 “率籲眾慼”即是“盤庚於是喚來(籲)許多貴戚近臣”。(率,清王念孫作“用”解,猶言“於是”。同上游本)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74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